学习园地

以合同审计为例,构建审计业务质量控制体系 ——全过程跟踪审计业务探讨

时间:2017年03月08日  点击: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各级政府加大对高校在改善办学条件方面的资金投入,审计作为内部监督部门,承担着对重大建设项目实行跟踪审计的职能,如何更好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审计人员积极履行“预防、警示”的功能,积极转型,从价值取向上由“问题导向”向“问题和需求兼顾”转型,从结果导向上由“结果导向”向“过程与结果结合”转型;从战略导向上由“监督导向”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型,在发现问题、揭示风险的同时,强化学校治理需求,从加强内控体系建设的需求出发,提出审计建设性意见(建议),促进建设工程造价控制、规范管理、落实责任的工作目标,为学校的治理目标服务。

全过程跟踪审计自建设工程投资立项、设计概算、施工准备、工程实施、竣工结算和财务决算等各主要阶段的重要业务管理活动开展独立的动态检查和评价。合同作为建设工程管理中一项重要内容,合同审计也成了全过程跟踪审计的重点内容之一。提高审计质量要求不仅是审计同行的共识,也是国家治理不断深化的新形势新常态的要求。


一、构建审计质量体系的必要性

(一)建设工程管理审计要求越来越规范

从外部环境看,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直属高校建设工作管理审计的意见》,对建设工程的投资立项、勘察设计、施工准备、施工过程、竣工验收等各阶段的业务和管理活动均应纳入审计范围,要求学校实行建设工程管理审计全覆盖,随着建设工程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建设工程管理审计规范要求也是新趋势、新常态。

从内部需求看,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建设项目控制作为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梳理建设工程管理流程和风险点,通过检查和评价,发现问题、揭示风险,不断完善内控体系建设,提高内控管理水平也成为学校自身管理和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实施审计事项的基础条件制约审计质量

首先是审计条件有限。审计实施,需要以送审的相关资料为载体,但往往存在构成审计事项的重要材料缺失,如合同审计时,往往缺少招投标文件,评标报告等,审计只能依据有限的信息资料,通过检查、分析,发现问题、提示风险,但重要事项的缺失必然会影响到审计结果的高度、深度、宽度、广度,成为审计质量受限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是审计时效有限。全过程跟踪审计中审计时效和审计质量密切相关,而此时的审计时效更显突出,犹如生命线,必须在审计承诺的时效内出具审计结果。时效紧迫对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执业素养、敬业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学校超常规、大规模建设的状况,审计结果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审计人员能力与审计质量期望存在差距

实际工作中,参与审计业务的人员角色多,既有学校内审人员,也有社会中介机构专业人员,其审计理念和定位有很大差异,在现有模式下,大部分社会中介机构承担的是工程造价咨询核心业务,主要从事的也是投资控制工作,侧重于参与工程管理;受聘于内部审计部门,成为内部审计的助手,独立于业务管理之外,着重开展建设项目管理的检查和评价工作,角色的转变往往会偏离审计定位;而内审人员大多偏重对工程造价的审核,从造价审核向工程管理审计转型也有个适应过程,工作中难免会出现“越位”、“错位”、“缺位”的现象。

(四)审计自由裁量权影响审计质量

第一从建设项目审计工作规范来看,审计人员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具体业务事项审计依据《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1号—建设项目内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但因内容较为宽泛和原则,对实际的工作开展缺乏指导,审计人员凭职业经验和专业技术能力开展审计业务,存在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削弱了对审计工作质量的保障。

第二从高校建设工程管理审计实践来看,无论在管理模式、工作机制、目标导向都存在明显区别,加之建设工程特性、审计环境等因素,对审计业务的实施也呈现出不同的管理方式,因此制订审计业务工作规范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1] [2] 下一页

上一条:“放管服”下的高校科研经费风险管控 ———从管理会计视角出发 下一条:治理理念下的高校内部审计"135"发展思考

联系我们
电话:0731-88821274
邮箱:该邮件地址已受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 JavaScript。
地址:长沙市岳麓区湖南大学校办公楼1楼

Copyright © 2022 湖南大学审计处 版权所有